Mu Mo Kai Ming Zheng Zhi Jia Sheng Hai Zhou

胜海舟,幕末的开明政治家,江户幕府海军负责人。当幕府崩溃前夕,任陆军总裁,主张同讨幕军议和,使江户和平开城。后在明治政府中任海军卿等职。

(一)刻苦自学,主张改革

胜海舟名义邦,通称鳞太郎,号海舟。因曾任安房守,又名安房,后改安芳。1823年3月11日生于江户。其父胜小吉是幕府一个年俸仅四十裱的下级武士,终生无大作为。在海舟七十七年的漫长生涯中,直至33岁被幕府发现录用之前,一直刻苦自学,坚持身心锻炼。16岁随岛田虎之助学习剑术;在江户牛岛的弘福寺学习禅学。1841年,江户幕府的西洋炮术专家高岛秋帆在武州德丸原进行西洋式的火炮发射和枪阵军事演习。年仅19岁的少年鳞太郎观后颇受启发,他认识到剑术已不适应当今集团作战的需要,从而舍弃剑术而改学西洋武器和军舰等军事知识。从23岁开始,正式拜永井青崖为师攻读兰学。首先从学习语法入手读兵书,并从事枪炮、炮台的设计制造等技术实践。少年时期通过学习剑术和禅学而培养起来的超人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强健的体魄,在攻读兰学中充分发挥了作用。例如,他曾以一年半的时间抄写了两部多卷本的《兰日辞典》。一部留作自用,另一部以三十两的代价出售,用以作为租书和购买文具之用。又如,他曾在书店发现一部兵书,但后来被住在四谷的某人购去,他便征得该人同意,每晚往返步行八公里,利用书主人夜间休息之机将其全书抄完。   1846年,24岁的海舟与阿民结婚,新居在江户赤坂田町。在这里他开设兰学塾,讲授兰学和西方军事学。并雇锻工,根据兰书设计制造步枪,诸藩纷纷前来订货。   1855年,在江户幕府“目付”负责海防事务的大久保忠宽的建议下,海舟向幕阁提出了《海防意见书》。当时正是佩里来航(1853年)后不久,日本国内正处于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意见书》是一份包括具体战略的江户湾防守方案,指出建设海军乃日本当务之急。这份《意见书》显然出自一个西方兵学专家之手。当时的中老阿部正弘对此颇为赏识,不计门第身份,破格录用海舟为下田取缔手付,具体负责藩书(西洋书籍)翻译工作。不久,他又被任命为长崎海军传习,正式进入幕臣行列,时年33岁。   胜海舟在长崎的五年里,在荷兰军官的指导下学习了炮术、航海术和造船学,成为一名海军专家。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同外国人直接接触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了所谓现代国家的概念。   幕府末年的日本,处于大名分裂割据、国防能力薄弱的状态。当时的日本人把自己所属的藩视为国家,例如萨摩藩士的国家即萨摩,而整个日本,则笼统地被称为“天下”。   在长崎海军传习所供职的一位荷兰海军中尉曾在其著书中指出:一旦国家有难,国民必须有同心合力,保卫祖国的义务。但他认为日本人的这种义务观念似乎很淡薄。他曾问过一位日本商人:“长崎如果遭到外国人的侵略,你能保卫自己的城市吗?”商人答道:“非我所知,那是幕府的事。”中尉听到后,认为如果这样,那么荷兰军舰的舰长,带领一名军官,四十五名陆战队员登陆,就可以轻而易举占领长崎的所有要害。他还认为,萨摩藩等强大的西南诸藩同幕府间尖锐的政治对立,更是一可乘之良机。   海舟认为荷兰区区一海军中尉,对日本国情尚作如此分析,至于俄、英、法、美等各大国的外交官,根据详细的情报,在密切注视着日本的动向,更是毋庸待言了。因此,他深感幕府为了日本整体的利益,应该考虑京都朝廷和诸藩的立场,在适当的时机实行“奉还大政”,建立统一的国家,以避免沦为半殖民地的悲惨命运。当时,对海舟这一思想表示理解和支持的有高杉晋作、五代友厚等人。他们大都是去过中国、荷兰、英、美、俄等国,同外国人有过接触、熟悉兰学的开明派进步志士。   江户幕府在同美国签定通商条约后,于1860年1月向美国派出使节。海舟要求乘幕府军舰咸临丸随行,经批准,海舟任舰长,指挥官为军舰奉行木户喜毅。咸临丸是从荷兰购买的仅有四百余吨的军舰,它是集中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造成的。但是,作为幕府的军舰,在管理和使用方面,依然沿用封建的陈规旧习,位居高官的人不学无术。在咸临丸上陪乘的美国军官嘲讽日本的海军军官毫无海军知识,海舟对此无限愤慨。他认为现代化的舰只必须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去操纵,而且人与人的关系也必须与之相适应,这样才能使先进的军舰发挥应有的作用。   咸临丸战胜了太平洋上的惊涛骇浪,历时三十七天,到达美国旧金山,这是日本人首次横渡太平洋获得成功。在那里,海舟亲身接触并观察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美国社会,耳闻目睹,使他更加深信,应该不计门第和身份,打破封建的藩篱和束缚,为有才能的人提供发挥作用的机会。   1862年,海舟晋升为军舰奉行並,开始作为幕阁行政部门的高级官僚而崭露头角。1863年,经将军德川家茂批准,海舟在神户设立军舰操练所,为诸藩训练航海人员。同时,又设立私塾海军塾,目标是“从一切阶层挖掘人才”,其弟子有坂本龙马、伊东佑亨、陆奥宗光等。1864年任军舰奉行。

(二)反对幕吏因循守旧,主张同新政府议和

海舟虽然身为幕臣,效忠幕府,但他对于幕府官员的因循守旧、腐败无能和门阀之见极为反感,经常发表激烈的言论,因而惹起世评,甚至受到“闭门反省”一年半的处分,可以说他是一个幕府体制内的开明派。   1866年末,一贯压制倒幕派的孝明天皇死去,年仅14岁的明治天皇即位,形势变得有利于倒幕派。他们以天皇的名义命令长州和萨摩讨伐幕府。这时,到处爆发城市暴动和农民起义,幕府已完全失去民心。将军德川庆喜接受前土佐藩主山内容堂的建议,企图在形式上让天皇执政,而实权由自己掌握,乃于1867年实行“奉还大政”,但是德川家仍不失为拥有四百万石的大领主。讨幕派认为必须叫庆喜“辞官纳地”,剥夺其领地,摧毁其经济基础,否则便不能说是真正推翻了幕府。   1868年1月,旧幕府军和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讨伐军(新政府军)终于在京都郊外发生冲突,史称鸟羽伏见之战。幕府兵力虽三倍于政府军,但其主力步兵毫无斗志,终遭惨败,庆喜逃回江户,近畿以西各藩立即向新政府宣誓效忠。   新政府继而以天皇名义发表诏书,讨伐幕府,沿东海道向江户进军,对江户采取包围形势。各国声明在天皇政府和将军政府内战期间保持中立。这时,幕府内部出现主战和主和两派。前者有小粟忠顺、榎本武扬、大岛圭介等,后者以胜海舟、大久保忠宽为代表。主战派主张接受法国援助,同讨幕军(官军)一决死战。但当胜海舟等说明幕府陆军已陷于土崩瓦解,江户市民深深痛恨幕府,关东一带人民起义等形势后,德川庆喜则放弃了抵抗企图。另一方面,新政府及左右新政府的英国公使也同样害怕人民的起义。   结果,于4月1日胜海舟派山冈铁太郎去会见讨幕军参谋西乡隆盛,商定七项和解条件,但讨幕军进攻江户的预定日期(4月7日)未变,大军继续向江户逼近。当时任陆军总裁的胜海舟有鉴于此,就一面谈判,一面进行谈判破裂的准备。谈判一旦破裂,第一,让将军庆喜亡命英国;第二,在江户实行焦土战术,使进入江户的讨幕军无立足之地;第三,护送将军家眷和江户妇孺向房总疏散。   4月6日,胜海舟亲自会见西乡隆盛,以保全将军庆喜的性命和德川氏的家名为条件,达成协议。这样,与1868年4月,江户城未经战斗便开城投降,让给讨幕军了。   幕府领地完全落入新政府手中,德川幕府被推翻,日本向完成民族统一和消灭封建制度迈进了一大步。   明治维新后,新政府曾任命海舟为参议兼海军卿。但不久他便辞职退隐,在东京的赤坂冰川町的邸宅吟诗作画,为文著书。1887年(明治二十年)被授予伯爵。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因脑溢血死去,终年77岁。   胜海舟的著书有《开国起源》、《幕府始末》、《海军历史》、《陆军历史》、《冰川清话》等,以其自身经历,记述了明治维新前后的外交、军事、财政等方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