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Shi Yang Ming Ge Zhu Yu Long Chang Wu Dao
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亦有说法称其祖籍为浙江上虞)。其生于1472年,卒于1528年。王阳明学术及历史地位之崇高,似乎是令人惊讶的。比如,有一些说法,中国有三个人可以称为圣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也有人说,中国历史之中,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 最,一是王阳明,一是清代的曾国藩,一是当代的毛泽东。明史曾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且不论这些说法是否准确,但能与孔子、曾国藩、毛泽东等人相提并论,至少说明了王阳明先生声名高隆的历史评价。
王阳明年轻时非常聪明,志向就是要做一个象孔孟一样的圣人。可做圣人的途径是什么呢?那时候程朱理学是主流学术,按照程朱的理论,“格物致知” 就能成为圣贤,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穷究了事物的原理,就能够懂得大道。于是王守仁和他的朋友便从自家花园亭子前面的竹子格起。朋友对着竹子格了三天,什么也没格出来,反倒生了场病。王守仁认为是朋友精力不济所致,王守仁便自己去格,一格就是七天,理也没有格出来,自己也生了一场大病。格竹之后,王守仁便对程朱学说开始怀疑,这便有了龙场悟道。
公元1506年,南京二十几个官员联名上疏,弹劾刘瑾,但弹劾的官员反而遭到迫害,或罢官或入狱。王守仁上书为这些官员辨冤。结果,他被在朝堂上当众打了四十大板,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任一个小小的驿丞。驿丞是个什么官呢?就是政府招待所所长。他由京城陡然降落到偏僻、荒萦的龙场,孤独寂寞、悲愤忧思无法排解,终夜不能入眠,万念俱灰,欲死恐累及家父。在此绝望之中,王阳明突然想到:“如果圣人是这样的处境,他会怎么做?”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创立了阳明学派,亦称“心学 ”。其门生后学遍天下,如王艮、徐爱、方献夫、黄绾、王畿、聂豹、罗洪先、何心隐、李贽等人,也影响了明中后期、清代、民国乃至现代的许多人。
原文:
先生曰:「众人只说「格物」要依晦翁,何曾把他的说去用!我著实曾用来。初年与钱友同论做圣贤要格天下之物,如今安得这等大的力量:因指亭前竹子,令去 看。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 某因自去 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他大力量去格物了。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这里意思,却要说与诸公知道。《传习录》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明史》
三年戊辰,先生三十七岁,在贵阳。 春,至龙场。 先生始悟格物致知。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与居夷人鳺舌难语,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旧无居,始教之范土架木以居。时瑾憾未已,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乃为石墩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又恐其怀抑郁,则与歌诗;又不悦,复调越曲,杂以诙笑,始能忘其为疾病夷狄患难也。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阳明先生年谱》
出处:http://www.ls06.com/2009/09/%E9%98%B3%E6%98%8E%E6%A0%BC%E7%AB%B9%E4%B8%8E%E9%BE%99%E5%9C%BA%E6%82%9F%E9%81%93/